纺织初衷。布衣回归
~ 转载自台湾光华杂志3月号
一如往常,新北市中和区中山路三段,车水马 龙热闹非常,举步转进巷弄之间,竟有一方禅意 空间隐身於木质门扉之后,古意幽静。
这里是一间布衣工作室,负责人郑惠中自十几 岁开始进入纺织产业历练,经历台湾纺织产业曾 有过的一段荣景,接受了完整的织品设计与纺织 教育训练。
亲身参与了台湾纺织业从家庭代工的手工制 程,进步成为高转速机械化的大规模生产;布料 生产的选择,也从天然材质演变成大量的化学纤 维,逐渐隔离了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热爱织 品的郑惠中於是开始思考,我们人类所要追寻的 衣著精神,难道是24小时血汗工厂不间断生产的 产物?生产者在三班制的工作上得被迫牺牲生活?能不能不要使用化纤布料?
以上种种的反思,让郑惠中在30年前立下大 愿,要做出一个品牌,回归人类穿衣的原始初衷。
共好服装经济学
郑惠中以织布机产能的R P M(每一分钟转速) 单位做为举例,他说最早期的手工纺织时代, RPM大约是45,人类织布非常辛苦;而后学习运 用兽力、风力与蒸汽机,形成R P M150的阶段,人类与机械生产交互合作,产程不至於太累,是 很舒服的阶段;工业革命之后大量生产,R P M 超越800时,人被机器带着跑,许多思想慢慢消逝,这也是产业辛苦的开始。
最后R P M发展至两千、三千,郑惠中笑说那是一个装神弄鬼的时代,台湾纺织业追着西方工业跑,最后只有遭受淘汰的命运,因此他所创立的生产模式,希望在制程上,找回以人为本的出发点,「我自己将梦想订在R P M150,那个阶段 大家彼此合作,机器生产布料,家庭代工合作裁 缝,与左邻右舍一起努力的模式,是最美的『共 好』时代,这成为我经营的理念,不完全手工, 也不完全机械,而是共好的模式,期待延伸出一种感恩型态的经济模式。」
纺纱织布亲自设计
Coco Chanel曾经赞美六十年代重量级法国服装 设计师Cristobal Balenciaga,说他是「真正的裁缝 师,他不但能裁剪布材、打版,而且亲自手工缝制。」
Cristobal Balenciaga的执著已够让人感动,但郑 惠中除了亲自裁剪布料、打版、手工缝制,甚至 连使用的布料,都是自己织、自己染出来的。
郑惠中认为,化学纤维布料是战争需求下的产 物,人类不应该一天24小时被非天然的衣著所包 覆。而参与蚕丝纺织制造过程中,他感受到许多 动物的生命因此牺牲,於是也舍弃了蚕丝与羊毛 原料,最后,决定选择棉、麻做为布材,虽然自己织布没有太高的利润,却符合环保的理念。
「台湾没有生产棉、麻的纤维材料,我就从国 外买进,自己画设计图,找到适合的工厂生产线 纺纱织布,完成的布料再回到我自己的工作室, 打版、裁剪、社区分工缝纫,回到以前那个年 代,很多欧巴桑在家做衣服,我把裁缝的工作分 给左邻右舍,形成一个互助型态,最后做完衣服 才开始染色。」郑惠中说明自己的生产理念。
原民文化汲取灵感
翻开学生时代的笔记,郑惠中钜细靡遗记录 了布材的组成比例及纺织产程细节,就连机器型 式,也在他生动的笔触之下跃然纸上。他说, 当年上海纱厂随国民党来台,一批老师傅将纺织 技术带到台湾,从他们身上学习到布料纺织, 研究布材成为他的兴趣,时到今日,他仍习惯於 亲自「开处方」配置比例,除了自己的布料自己 做,还经常研发新的布料纤维。几年前从原民文 化汲取灵感制作出的一批斜纹布设计,就曾被电 影《赛德克‧巴莱》剧组选择,做为戏服制作之用。
「原住民的祖灵思想是很美好的,部落文化 对于人类完整生命的珍视就是共好精神,我喜欢 到部落去,部落让我看到织品手作完整的人文 呈现。他们认为织布机上经纬交错出的织品,经 线是老天爷準备好的,纬线才是人类自己创造 的。」郑惠中说,原住民对于织品的坚持与传 承,影响他自己选择布材的态度。
郑惠中特別说道,他很喜欢台湾原住民彼此见 面时的一句问候语「你现在有正常呼吸吗」,他 说自己做出的衣服,最在意的是布料剪裁在穿上 之后,能否让身体有自由呼吸的感觉。
有能量的环保染色
颜色,是郑惠中布衣的另一个特色。走进工 作室的染房,钮扣、线材、手染布,颜色款式多达数十种,或深或浅,或鲜艷或素雅,就连染布所使用的机器,都由郑惠中亲自设计,功能上注 重减少废水的排放,「染色时,我希望找到生产 导向与市场导向之间的平衡,就是环保导向。在 属于实的表相上,选择稳定度高的染料,以健康 加工方式染出各种色彩。在虚的抽象层面上,颜 色不只反映人的性格,也是调和个性的一种能 量。」
郑惠中建议浪漫感性的人,可以多穿蓝色或绿 色,增强理性的那一面;对于个性内向的人,则 建议他们选择黄或橘色,他说:「这是照耀別人 的颜色,也能让自己更主动积极!」
「零排碳」是郑惠中的大愿,目前设计中的 新式染布机,希望以最少的水量,为布料反覆上 色,他说自己做衣服时的心情可以「料理」二字 形容,「做衣服和做菜或盖房子是一样的,第一 是如何选材,二是如何料理。以回到传统的方 式,选择天然的素材,健康的加工。」例如布料 在染色褪浆时,现在大部分采用强酸或强碱,但 郑惠中用的是传统酵素。
设计内敛、配搭自由
「生活禅」是郑惠中布衣的设计基调。有別於 传统服装给人的华丽感,郑惠中更希望呈现出轻 松、内敛的另一面。
穿上郑惠中布衣,身体毫无拘束感,前襟交 合的上衣,宽大的袖子,裤子又长又宽松,身体 与衣服之间流动着充分的空气,无论什么季节穿 著,都让人身心舒适。
郑惠中认为穿衣也是内心的呈现,人可以透过 服装来调整自己的内心,出自郑惠中之手的任何 一件布衣,都是可以任意组合的单品,也可以和 其他服饰混搭。
一条简单的棉布长巾,可以披掛成为高雅的 上衣、手绕成为亮眼的花朵腰带或时尚前卫的头 巾,可以穿出随兴自在的风格品味,也同时展现 个性时尚,郑惠中布衣不依循市场流行导向,让 穿衣成为一种无限想像的趣味。
行为艺术、国民外交
这样的布衣精神受到许多人喜爱,甚至有一群 来自日本、中国的追随者,郑惠中认为身体是最 低限度的剧场,服装本身就是一种行为艺术,遇上懂得欣赏的文人雅士,他乐意分享布衣的生活态度,甚至以作品交换布衣的方式,间接赞助了许多艺术团体的演出。
优表演艺术剧团、莫比斯圆环创作公社、江之 翠南管剧团、台北市立国乐团、琴园国乐团、乐 兴之时管弦乐团、海马剧团、身声剧场⋯⋯等艺 术团体,都曾经穿过郑惠中的布衣,近年来他也 为表演团队设计舞台装置,进而赋予布衣更丰沛 的演绎空间。
「协助设计表演舞台与服装的过程,我更了解 人体活动时的需求,制作出更贴近运动机能的剪 裁,让肢体有更多可呼吸的空间⋯⋯,这些都让 我对服装本身有更多的思考。」与艺术团体的合 作,激发出郑惠中更深层的设计灵感。
2015义大利米兰世博会,在米兰大教堂附近 200公尺的不远处,就能看见被百年的古老建筑 所包围的世博台湾馆,馆内志工服务员穿着台湾 农民的传统布衣,颜色和义大利国旗色调呼 应, 服装就是由郑惠中义务提供。鲜明的视觉吸引当 地媒体的报导,他说,我们用建筑、服装、台湾 美食一起向国际发声,展现了台湾人的生命力。
2005至2009年间,郑惠中与其赞助的非营利团 队「台湾土狗工作室」(To Go),曾三度远赴德 国,以不同的展演方式,宣传台湾文化,只有要 有机会在国际发声,郑惠中总是一马当先,不落 人后,他说,「布衣的设计落实台湾人的生活文 化,我的选择,是从纤维到销售的都全然了解, 借此知道生命的整体是什么,也借由这样的制作 传承,希望这股精神能够被世界看见。」